蔣家山墓群 1953-1956年,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工作隊在衡陽市江東岸蔣家山、鐵路公山、公行山和周家墳山一帶發(fā)掘楚墓107座、漢墓百余座和新石器時代及商周古文化遺址多處。
楚墓共出土陶器243件,有鬲、鼎、敦、壺、簋、豆、匜、勺、熏爐、鈁等。銅器144件,有矛、劍、匕首、鼎、鏡、帶鉤、砝碼、蟻鼻錢等。鐵器25件,有鑿、削、交股剪、“凹”字形鍤、柳葉形矛等。琉璃器16件,有谷紋璧、環(huán)、云紋劍首、珠等。
西漢墓出土陶器有鼎、盒、壺及陶“半兩”錢等。此外還有銅鏡、鐵刀等。
東漢墓出土陶器有罐、灶、倉、豬圈等。其中一座磚室墓長7.76米,寬4.31米,分墓門、前室、中室、耳室和后室五部分。出土隨葬器物90件。陶器有鼎、熏爐、灶、甑、井、吊桶、屋、廩、豬圈等。銅器有鼎、盆、簋、奩、爵杯、觶、碗、鐎壺、燈、鏘、帶鉤、鏡、耳環(huán)、珠、鎏金銅泡、熨斗、五銖錢等。鐵器有刀、劍、釜、釜架等。此外還有玉珮、玉劍珥、玉劍格、黃金餅、金珠、琉璃珠、瑪瑙珠、琥珀珠、水晶珠和漆盒等。其中銅爵杯和銅觶為商周遺物。爵杯鋬內(nèi)鑄“子荷貝”3字,一柱上鑄“父乙”2字。金餅上面刻“凈土王”3字。
保和圩春秋墓 保和圩農(nóng)場位于衡南縣云集鎮(zhèn)境內(nèi)。1963年8月,湖南省博物館在該場湘江西岸的胡家港山頂上,清理春秋中期越人墓葬1座。該墓系狹長土坑豎穴,長5.7米,寬1.5米,深1.6米。隨葬器物分別置于墓坑中央和兩端,共30余件。除了一些鉛塊和礪石外,其余都是青銅器,器形有鼎、簋、戈、劍、矛、鏃、削、刀、斧和鉦。
小米山春秋墓 位于祁東縣石亭子鎮(zhèn)富有村小米山北面山腰。1981年9月發(fā)現(xiàn),出土隨葬青銅兵器和生產(chǎn)工具14件,其中矛2件、劍2件、箭鏃5件、鉞1件、斧1件、鏟1件、削刀1件、鑿1件。此外還有青銅帶鉤1件,鼎足5件及一些夾砂褐色陶片。該墓為狹長土坑豎穴,墓底有腰坑,隨葬物形制、紋飾具有明顯的越文化特點(diǎn),故應(yīng)為古越人墓葬,時代為春秋晚期。
鳳凰山墓群 位于衡陽市珠暉區(qū)鳳凰村一帶。歷年來共發(fā)掘清理兩漢墓葬100余座。西漢墓出土陶器有鼎、盒、壺、鈁、豆、壺、博山爐、鍪、鐘等。銅器有盆、鏡、帶鉤、印、鎏金銅泡,“半兩”錢、五銖錢等。鐵器有刀、鋤、“半兩”錢等。此外還有琉璃璧、滑石璧、泥金餅、泥貨幣等。東漢墓出土陶器有壇、罐、灶、井、倉、豬圈、雞塒等。此外有鐵刀、石壓板及“大泉五十”、五銖錢等。
何家北宋墓 位于衡陽縣西渡鎮(zhèn)楊家廟村何家 1978年10月發(fā)掘。墓為石槨木棺。石槨由20塊紅褐色長條形石板構(gòu)成。棺系檀木制作,外包麻布,髹紅漆。棺長2.34米,前高0.84米,后高0.77米,前寬 0.77米,后寬0.63米,棺槨之間填滿了石膏,封閉嚴(yán)密。棺內(nèi)有男尸一具,仰身直肢,浸泡在褐色棺液中,身高1.71米,體重38.1公斤,年齡50歲左右。
隨葬品主要是墓主穿裹的衣服、被衾等紡織品。經(jīng)整理尚可辨識的有絲棉袍1件、絲棉襖6件、絲質(zhì)夾衣3件、單衣1件、裙5條(其中麻布裙1條)、絲棉被1床、絲帽一頂、麻布鞋4雙。絲織品有素紗、花紗、素羅、花羅、綾和絹等品種,其中以綾羅居多;紋樣有回紋、菱形、鋸齒紋、菊花、牡丹、飛禽走獸、纏枝花卉、吉祥文字等。
其它隨葬品有木梳、木硯、桃木筆、石硯、圓形凸邊小紐銅鏡、素胎陶瓶(內(nèi)裝稻谷)等以及唐“開元通寶”和北宋各朝銅錢300余枚,其中以“元祐通寶”年代最晚,數(shù)量最多。
羅芳珪墓 位于衡東縣新塘鎮(zhèn)楊泗橋村級公路旁的田垅中,系羅芳珪與其父的合葬墓。墓坐東朝西,墓周為片石筑邊的土臺,土臺前高1米,后高1.5米;臺面前面平直,后面略呈圓形,直徑11.4米。封土堆呈橢圓形,南北4.5米,東西3.9米,高0.5米。墓圍麻石砌筑,略呈圓形,內(nèi)徑5.3米,前低后高;墓圍嵌立漢白玉碑3通,碑頭均為麻石。中間墓碑碑文兩行,右為“清國學(xué)生羅公字又可之墓”,左為“陸軍少將羅公諱芳珪之墓”;兩邊墓碑分別鐫刻為羅芳珪和其父立碑人的姓名以及立碑時間。墓前置石質(zhì)望柱和拜臺,望柱及墓圍立柱分別鐫聯(lián)。墓圍外樹一青石碑,系1990年清明衡東縣人民政府維修該墓時所立。
羅芳珪(1907-1938),號建唐,湖南衡東人。畢業(yè)于黃埔軍校四期,1934年任13軍89師529團(tuán)團(tuán)長?!捌摺て摺笔伦兒舐什勘鄙峡谷?。因戰(zhàn)功卓著,529團(tuán)被譽(yù)為抗戰(zhàn)初期英勇殺敵的中國“四大名團(tuán)”之一。1938年4月6日,在臺兒莊會戰(zhàn)中身先士卒,浴血奮戰(zhàn),被日軍炮彈擊中,壯烈犧牲,年僅31歲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贈陸軍少將銜。